为使司法更加便民高效,司法为民落到实处。鄠邑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多措并举为企业、群众解近忧、除隐患、谋长远,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力有序复工复产。
一是进一步提升思想高度。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是人民法院的应尽之责、必修之课,既要着眼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在“战时”的磨合淬炼中提升服务能力;又要着眼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责任逻辑,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有序、顺利复工复产,为稳定社会预期,为维持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优质高效、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二是进一步提升“数字”广度。突出信息化手段“赋能”,进一步完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法院解决纠纷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方式,打破诉讼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大对当事人网上诉讼的指导力度,积极推行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等措施,鼓励当事人在线办理诉讼事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出行、流动,将诉讼服务延伸至当事人面前,坚决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满足群众对多元司法的需求。
三是进一步提升办案精度。对涉及疫情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到快速受理、快速审判,既强化上级法院的业务指导,又突出基层一线的案件办理,该严惩的要依法从重从快惩处,该从宽的要依法从宽,该做思想工作的,要多做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打造典型案例,总结经验规则,引领法官守“土”有责更有方。对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的涉企纠纷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办理,积极发挥府院协调机制作用,充分挖掘、释放有关企业在保障疫情防控、民生所需物资等方面的产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推动企业走出纷争之困、积厚向好之势。
四是进一步提升司法温度。开设专门的诉前调解绿色窗口和设备齐全的诉前调解室,对于网上和邮寄立案的当事人,对适宜调解且当事人同意的,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立案前先行调解,以提高纠纷化解效率,降低群众诉讼成本。设立诉调对接人员,推动诉讼与诉前调解解决方式有机衔接。法官或调解员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多元调解工作对纠纷进行调解,对于达成协议的案件,诉服中心工作人员收到司法确认申请后会立即立案并转交专门负责对接的承办人员进行审查;对于无法达成调解的案件,立刻将案件由调解平台转出,进入诉讼程序,实现诉调无缝衔接。
五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深度。厚植人民法院法治专业优势,不断扩大企业、群众受益面。充分利用政法新媒体矩阵平台,坚持疫情防控知识和法治知识“两手抓”,提升企业、群众的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帮助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针对普遍性问题,及时向相关企业、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加速完善企业管理漏洞,补齐社会治理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