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鄠邑法院精心描绘多元解纷“工笔画”,“精雕细琢”与基层治理单位的联动解纷,努力让人民群众用最少成本、最短时间化解纠纷。
15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仅用2天,我们集中调解;
长达15年的矛盾积怨,仅用2天,我们圆满化解;
……
上门调解实现服务“零距离”
“本来我们银行担心被告人数众多,可能今年都要不回来欠款了,没想到法院只用2天时间就解决了难题。”某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纠纷快速调解后激动地说。
临近年末金融机构都会面临大量欠款急需收回的情况,以确保资金安全稳定,而批量金融借款纠纷如无法快速化解则有可能演变为系列诉讼案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近日,鄠邑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通过“特邀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经过法官及特邀调解员的“上门调解”,成功化解了15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由于欠款方人数较多、居住分散,且上班时间不统一,经当事人同意,诉讼服务中心法官王维妙、李建民与特邀调解员李浩东决定“化整为零”,在2天内分别选取不同时间段将借款人约至某农村商业银行,分批开展诉前调解工作。经过法官与特邀调解员“背对背”了解10余人不同还款计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释法明理,并分别沟通调解方案,最终就15起纠纷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当场在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及申请司法确认承诺书上签字确认,案件圆满解决。
“以调促执”开启案结事了“加速度”
“2天调解,6天之内腾房,困扰我们15年的难题这么快就被法官和特邀调解员给解决了!”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握着余下人民法庭法官付钊的手连连感谢。
该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被告系其参股公司下岗职工。因为一些历史遗留原因,被告自2007年开始占用原告3间房屋经营理发店。之后原告多次要求被告腾房并支付租金,但均遭拒绝,无奈之下求助余下法庭申请调解该纠纷。
了解情况后,余下法庭庭长杨筱会高度重视该案,并迅速召集法庭法官付钊与特邀调解员吴来旺共同商讨调解思路。之后,法官及特邀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就“腾房”问题进行多次“面对面”“背对背”沟通,最终被告同意抛开历史遗留问题同意腾房,但就具体腾房时间、租金数额双方均不愿让步,调解一度陷入僵局。看到调解工作难以推进,杨筱会法官、付钊法官及特邀调解员经过沟通,决定改变调解策略,将腾房期限和租金问题放在一起统筹调解,提出限期腾房可以不交或少交租金的方案,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经过数次沟通后,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7日内腾房,原告放弃相应租金。案件调解后,付钊法官持续跟进,多次通过电话回访当事人督促腾房。最终在纠纷调解6天后,房子钥匙顺利交付至公司工作人员手中,困扰该公司15年之久的纠纷彻底化解。
11月以来,鄠邑区法院诉前成功化解纠纷92起,一件件生动惠民的解纷案例无不体现出法院人司法为民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