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辟了涉企纠纷绿色通道,让我们10天就收到了欠款,让我们可以安心经营、放心生产,给法院点赞。”近日,鄠邑区法院秦渡法庭中,一起合同纠纷的当事人感慨道。
2021年,原告某汽修公司与被告某实业公司之间达成协议,由原告向被告提供汽车配件和维修服务。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原告依约向被告提供服务,但被告未按约向原告支付费用,多次索要未果后,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张保育在查阅卷宗后,多次与当事人沟通,认真梳理证据、厘清法律关系,耐心细致释明劝导,阐明利害关系,多次协商后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场全部履行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司法的护航。每一个案件都是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同样是在秦渡法庭,在肖少霞法官的多次沟通、耐心调解下,一起涉案标的高达130余万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也达成了分期履行的调解协议。
“我们这是工程款,涉及到几十个工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等着这笔钱来养家,要不来钱,我们都没法回去面对大家,真是太感谢法官了。”拿着调解书,原告情绪激动的说道。“对于法官来说,这可能是每年需要处理的几百起案件之一,但对于当事人,尤其是企业来说,案件结果可能会直接影响企业数十乃至数百人的生计,这就对法官办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考虑案件办理速度,更要综合考虑履行情况。因此尽快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达成调解,让双方尽快了结纠纷投入生产经营,是让双方实现成本最小化、效果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肖少霞法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