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电子借条”有效吗?法院这么判
  发布时间:2023-06-12 11:07:45 打印 字号: | |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

电子借条应运而生

借贷关系层出不穷

这样的借条是否有效呢

一起看

↓↓↓

近日,鄠邑法院民三庭的高聪法官审结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原告张某与被告陈某系朋友关系,陈某因日常生活需要,多次通过微信聊天向张某借款一万余元。2022年9月6日,双方经结算,陈某和张某在某小程序平台上签订《个人电子借条》,双方就身份信息、借款事由、借款金额、利息、借款方式、还款时间、方式和管辖法院均予以明确,同时在电子签章处手写签名。2023年3月,张某多次催还借款无果后诉至我院,并提交了电子借条、微信聊天记录、支付宝转账凭证及电子签章文件验签结果截图等证据。

承办法官在审理中,对“电子借条”这种新型证据进行了详实的研究,亲自在该小程序上尝试签订了借条。明确了解到需经过双方人脸核验确认身份真实后才能完成进行签署。同时,签署完成的借条也使用了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不可篡改,并且双方可以通过上海市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对签章和签名算法及状态的真实性进行核验。整个电子借条的签署流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的要求,法院对该证据的法律效力予以认可。承办法官通过对证据的综合认定,判决被告陈某向原告张某偿还借款一万余元。

随着经济和大数据的发展,此类电子借条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兴产物,在形式上区别于传统的“白纸黑字”的书面借条。“群众在使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小程序签订电子借条时,应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平台,注意对方是否有实名认证、签订的借条是否有区块链存证,以保证自己借贷的安全。”承办法官高聪提醒道。

 


 
责任编辑: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