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议和亭”里的定格“漫画”
  发布时间:2024-02-04 11:25:56 打印 字号: | |

“今天你就给我个准话!这钱到底啥时候还清?”

1月31日,鄠邑法院秦渡法庭的工作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阵急促的吵闹声传了进来,庭长巨西挺赶忙跑到院内,发现“议和亭”里坐着两位中年男子正在争论着......

定格·困惑

“法官,我已经还了5年多,现在忽然给我说还差7万!搞得我梦里都在还钱,你来给我们说说理,今天一次把这个事彻底解决!

正在说话的是当事人刘某,他在秦渡街道建了一家厂房,与另一当事人王某相邻而居,因厂房发生火灾导致王某的住房受损。从2018 年开始,刘某向王某陆续支付了房屋损害赔偿费若干万元。但双方在最后一笔赔偿金上出现了分歧,于是一同来到秦渡法庭寻求帮助。

初步了解案情后,巨法官发现二人矛盾焦点清晰,且都希望尽快解决纠纷。于是他为二人介绍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及其优点,经过当事人同意,该案进入诉前调解。

定格·争论

“议和亭”里,原告王某、被告刘某与巨法官围坐着。巨法官就二人主张内容,逐一进行核对。两名当事人不时点头称是,都对案情及已还款项表示认同,但一谈起最后一笔赔偿金就又“炸开了锅”。

巨法官眼见原被告对尾款争执不下,故对二人所持证据重新核算,核算后发现二者仅相差千元。

“那是几千块钱的事吗?我家家具用的好好的,要不是你家着火,我也不用换新的啊!”

“老哥,这5年里该赔的我都认了,咱也不能乱要啊。实在不行就找法官做司法鉴定......

见此,巨法官决定对两位当事人开展“背对背”调解。首先从被告的主张入手,告知其火灾已过去多年,司法鉴定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这与其主张的尽快解决事情的想法恰好相反,进而引导其理性思考。被告渐渐冷静下来后,承办法官又将原告叫到一边,继续做原告的调解工作。劝说其看在被告多年来不间断的还款诚意上,考虑考虑家具使用的折损情况,双方冷静商量,妥善解决此事。

最终,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原被告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

定格·握手

从一坐下就开始吵架,到而今的握手言和。两个多年老邻居的纠纷解决了,心也近了。

“咔嚓”,一张照片定格在了他们和好的瞬间,也“存”进了“议和亭”的解纷相册里......

 


 
责任编辑: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