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叔叔,我感觉现在很幸福,上次考试我进步了很多,感谢你帮我打开了心结,让我能够安心学习。我一定努力学习,以你为榜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电话那头传来了小叶子甜甜的声音。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因为父母的离异,内心自卑,无心学习的女孩,如今不仅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就连性格都变得开朗、自信许多。
这一切要追溯到何孟雷法官办理的一起探望权纠纷案件,那时……
01受伤的小叶子
2019年,因感情不和,李甜与丈夫张元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女儿小叶子由母亲李甜抚养,父亲张元每月支付1000元抚养费。在这种缺少亲情的成长环境中,小叶子内心变得特别脆弱,性格也变得极度自卑、缺乏安全感。
在张元持续几月未支付抚养费后,李甜将张元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张元支付拖欠的6000元抚养费。判决生效后,张元仍迟迟未履行给付义务,无奈之下,李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02我想见一见小叶子
“孩子妈妈一直阻拦,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孩子了。”
“孩子要上学,他一直没有给抚养费,他没资格看孩子……”
沟通过程中,李甜向何法官诉说了这几年来带孩子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艰难经历,以及张元未按时支付抚养费的事实,而张元则对李甜前期拒绝其探望孩子的行为非常气愤,心里很是恼火,认为若非李甜阻拦自己探望孩子,自己怎么会不按时给抚养费。双方一直僵持,致使矛盾越积越深。
“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哪个角色的缺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或许都需要用一生去治愈……”“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可能会面临司法拘留……”
找到双方症结后,何孟雷对二人释法明理,在情理上,从亲情维系、子女成长角度出发,劝解二人放下成见,避免给孩子带来再次伤害;在法理上,对张元进行普法教育,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法官,之前是我想岔了,我愿意支付抚养费,能让我见小叶子一面吗?”
03小叶子的谎言
“法官叔叔,我以前很想爸爸,平时家长会、运动会我同学的爸爸妈妈都会来参加,我妈妈照顾我很辛苦的,我不想妈妈伤心,只能说不想爸爸了……”
为了帮助小叶子尽快找到缺失的父爱,何法官利用周末时间化身“临时奶爸”,一边陪着小叶子做功课,一边对小叶子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小叶子终于吐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此时,张元也从隔壁房间快步走了进来。
“爸爸……”一声轻轻的叫唤,让30多岁的大男人顿时红了眼眶。
“爸爸,我之前说不想你其实是骗你的,我只是不想让妈妈伤心……”张元轻轻擦拭着女儿眼角的泪水,紧紧地拥抱着孩子,似乎在这无声的行为中,诉说着自己迟到的爱意。
最终在法理与亲情双重作用之下,张元主动将拖欠的抚养费一次性履行到位,并保证以后会按月支付。至此,本案顺利执行完毕。
小叶子见到的日思夜想的父亲,她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文中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