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你说气不气人,老王头一直阻拦我盖房子,工人师傅都没办法干活了……”
近日,鄠邑法院民一庭庭长谢鹏成功化解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解开了两家邻居心中长达30年的“疙瘩”。
张大爷和王大爷是邻居,前段时间,张大爷家要修建房屋,遭到了王大爷的阻拦,于是张大爷一气之下将王大爷诉至法院,要求王大爷不得阻挡自家修建房屋,并赔偿误工费600元。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谢鹏充分了解案情,考虑到双方长达30年的“邻里情”,谢法官担心一纸判决不能化解当事人之间的抵抗情绪,甚至会激化矛盾,加深双方怨气。于是,便主动与该村村委会联系,商讨化解矛盾的方案,并将调解现场搬到了村委会。
被告王大爷:“30年前,我修房子时,你就阻拦我。当时政府颁发的土地证上我家的宅基地宽是8.3米,建房时你百般阻拦,说会导致你家的房屋面积不够,我就让了你30公分。前几天我盖彩钢棚的时候,你又来搞破坏,你不让我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原告李大爷:“什么让我30公分,那本来就是我的地方!当年土地证上你家的宅基地宽是8.3米没错,但是按照当时村里规定,大家都是从西往东盖房子,可你家偏偏要反着盖,你家要是盖8.3米,那不就占了我家的庄子,我咋能同意?你盖彩钢棚这事儿本来我也管不着,可你过界,盖到我家墙上那部分算怎么回事……”
原来,两人的矛盾在30年前就已经结下……
调解现场,双方当事人见面后剑拔弩张,气氛一直降到冰点。为迅速打破僵局,谢法官从法理、情理的角度对双方释法说理、耐心疏解,并邀请村委会成员进行两头商劝。
为了挽回30年的“邻里情”,谢法官先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听取双方的诉求及理由,之后又耐心地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疏导和劝解,一方面以“友好和睦、互帮互助”的邻里相处之道明理,另一方面以“身边事、案法例”释法借喻。
“远亲不如近邻,你们家也是多年邻居,没少互帮互助,为了这事闹的不可开交不值当……”
最终,在谢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张大爷修复王大爷家损坏的彩钢,王大爷不再阻挡张大爷家盖房。
此次调解之后,谢法官持续关注案件动态。几天后,谢法官就接到了张大爷打来的电话:“谢法官,我家房子昨天已经开始打地基了,老王头还过来帮忙了,非常感谢你的调解……”房屋建造回归正轨的张大爷一遍遍感叹着。至此,这起长达30年的矛盾得以化解。